互联网时代下新问题、新情况频发,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转变,具体到司法领域,司法职业主体的工作日益公开化、透明化、便捷化,法律实务工作者在进入具体岗位之前,接受统一的思维训练,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法律职业主体之间隔阂日益减小,交流互动日益频繁,增进彼此间沟通交流,促进法律职业共同体意识的增强,日益形成对法律的共同信仰。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 出“法治工作队伍”理论,为党委领导下的法律职业群体建设指明了道路。进一步坚定队伍的政治站位,强化身份认同,消除职业隔阂,增强业务能力,并进一步提升党管政法的权威性,推进法治建设,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法律职业人员的入职培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把好法治工作队伍的入口关明确职业的宗旨和社会责任增强职业荣誉感和执业能力作为河北省律师协会副监事长,结合曾经的教师工作经历和多年来参与我省律师实习培训经验,谈如下几点看法:
1、上好“廉政”第一课。建设过硬法治工作队伍,必须以德才兼备的法治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加强法律职业人员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让法律职业人员深植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理想信念。
探索法律职业人员统一职前培训的仪式感,组织学生进行统一的宪法宣誓活动,强化职业荣誉感。通过组织观看电影、具体的案例和法治类纪录片,特别是政法警示教育片,充分利用我省红色法治资源,走访红色法治教育和廉政教育基地,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职业认同感,增强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的使命感。
2、完善师资队伍。教师是培训机构的基础资源,而优质的师资队伍则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首先,要加强师资力量,聘请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职业,需要拥有系统的理论素养、丰富的法律知识和娴熟的法律技的师资队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高校教师的律师优先选任。探索构建一个系统化、常态化、动态化的全面、科学、系统的教师考评体系,完善对教师队伍的管理。
3、做好课前调研工作。学生是培训的主体,也是培训直接受益人群。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实现初衷;不做表面文章,不流于形式。事前对培训对象进行实地走访、问卷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当前学员的基本情况、基本需求、培训内容、课程设置、知识短板和培训建议等进行全面摸底排查,通过实地访问、电话调查、网上调查等形式得到受访者的态度和意见,进行统计分析,获得系统客观的收集信息研究数据,为决策做准备。
4、健全培训内容。省级政法委会同同级政法单位、律师协会、高校代表协商制定培训教育标准、流程、规划和考核标准,推动内部成员养成共同的法治信仰、法律理论和司法技术。真正做到运用法学理论、法律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实战性、实用性和前瞻性,开设模拟法庭、法律诊所、法律辩论、法律援助、司法文书写作等实践课程,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基本技能的考查。同时,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力和使命。
5、完善课程设置方面。以法律职业需求为核心开发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顺利圆满完成培训课程的教学工作,更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和终身学习能力。培养从事法律工作所必需的职业知识、执业技能技巧、职业伦理道以外。更要加强法律人的历史使命与现实责任,法律人的理性自觉与职业素养,法律人的法律理念及思维,法律人的人伦品德素养,法律人的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进而造就具有人文情怀的德法兼修、厚德尚法的法律良才。